河青新闻网讯 6月6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北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获悉,2023年1月至5月,全省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400余起,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1.6万余名。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我省从柬埔寨抓获了10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重大头目和骨干人员,并成功押解回国,打响了2023年全国境外缉捕第一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悉,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诈骗手法加速迭代变化、犯罪工具不断更新升级、跨国有组织犯罪特征日趋明显等新变化。全省公安机关加强组织推动,严打突出犯罪。开展“荣誉2023”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统筹防范、打击、治理3个领域,明确30条工作措施。联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严厉打击惩治涉“两卡”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源头管控,构筑反诈“防火墙”。河北省公安厅会同省直有关单位,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防范治理深度融合,指导各地市建立分级联动劝阻机制,今年以来,为群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联合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省通信管理局升级“断卡行动2.0”,组织银行机构拦截可疑交易3.7万笔。持续加大对非法出租、出借、出售、购买“两卡”人员的惩戒力度,严厉打击涉“两卡”犯罪,共惩戒涉“两卡”人员37.3万名。
压实属地责任,推进行业监督。实行涉诈重点地区和行业约谈警示、红黄牌警告和挂牌整治制度,引导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主管部门优化考评体系,统筹兼顾发展与安全。加强情况互通和问题研究,每月向省内银行、通信部门和重点县、区通报涉案“两卡”风险情况,督促规范行业内部、重点地区整治,最大限度抓好内部合力、促成外部合力。
此外,强化宣传预警,提高防骗知识触达率。在全省范围内持续深入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活动,组织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报典型案例,发布警情提示,揭露诈骗手法,常态化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762万人注册安装。
下一步将在全省范围内营造更加浓厚的反诈防诈宣传氛围,切实增强群众识骗、防骗、拒骗的意识和能力。
注意,近期这些类型案件高发:
一、刷单返利类
作案手段:诈骗分子发布虚假兼职广告,以高薪为诱饵,招募点赞员、推广员,前期小额快速返还佣金,诱导被害人下载刷单APP进行垫资充值,后以“任务未完成”“系统出现卡单”“操作错误”等为借口,诈骗受害人钱款。
真实案例:近日,受害人冯某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有陌生人发布招聘兼职广告,于是添加了此人微信,对方让其下载一个APP,用手机号码注册登录用以刷单。冯某在对方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完成几单后,佣金转到其个人账户。冯某再次连续刷数十单、完成当天任务后,发现绑定的个人银行卡被冻结,无法提现。对方以需要解冻资金为由,让其转账10万元。冯某最终被骗16万余元。
警方提示:千万不要被高报酬所引诱,所谓“刷单”都是诈骗。
二、虚假投资类诈骗
作案手段:诈骗分子通过搭建虚假投资平台、渠道,告诉受害人自己有高人指点或者内幕信息,稳赚不赔,用高额回报作为诱饵,诱使受害人投资进行诈骗。
真实案例:近日,受害人王某通过“陌陌”聊天软件添加了一个陌生女子的社交账号,并以男女朋友身份进行网上交往。该女子称自己是做数据波动的,要带其一起赚钱,王某遂通过对方提供的网址链接,下载了一款APP,绑定其银行卡号进行注册登录,按照提示购买网上虚拟商品。对方告知其充值进行“做多”“做空”的方法,王某按照所授方法购买后成功返回300元并提现至银行卡。王某随后又充值2次、合计1万元,却发现再无法提现。
警方提示:面对超高收益的投资,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被高收益的噱头所迷惑,切勿相信稳赚不赔的“买卖”,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三、冒充熟人类诈骗
作案手段: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手机通讯录等信息后,假冒熟人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主动添加受害人好友,用关心的口吻降低受害人戒备之心,骗取受害人信任后,趁势提出借钱或帮忙代为转账的请求,从而骗取钱财。
真实案例:近日,受害人赵某收到一条微信添加好友申请,对方称自己是某单位负责人,让其加其私人微信有事谈。赵某遂添加对方微信,寒暄后对方称自己一个亲属的企业需要资金,他本人直接转账不方便,需要先转给赵某,让其帮忙再转给亲属账号。赵某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发给对方,数分钟后,对方将“转账成功”的截图发给赵某,并声称跨行转账有延迟,因急用钱,需要赵某先垫付。赵某遂将90万余元转给对方提供的账户,因后来一直未收到对方的转账,进行核实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凡是接到自称熟人或领导要求转账的信息时,务必要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在核实确认之前切勿转账。
四、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
作案手段: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客服人员,以“交易不成功”、“订单异常”、“商品缺货”等理由承诺退款或予以赔偿,添加受害人社交账号,诱导买家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进行转账或网络贷款等操作,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真实案例:近日,受害人郝某接到一个属地为广东省广州市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中通快递”,称郝某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中途丢失,要给其退款,并向其索要银行卡卡号。郝某添加对方QQ好友,并根据对方发过来的二维码进行扫码操作,期间将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告知对方。犯罪嫌疑人根据掌握的郝某个人信息,在郝某银行卡主卡下新办多个二类电子账户,转走其6千多元。
警方提示:正规网络商家退货退款无需事前支付费用,在接到要求转账汇款的电话后,请务必提高警惕,切勿打开屏幕共享功能按照对方指示操作,更不要随意告知对方银行卡密码、验证码,
五、境外旅游代办签证类诈骗
作案手段: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代办签证”“签证办理”等关键词信息吸引眼球实施诈骗。
真实案例:近日,受害人李某打算出国度假,因不了解办理签证所需材料以及办理流程,于是在互联网上找到一个代办签证的网站。在添加了对方联系方式后,对方称需要验证银行存款,让李某去银行办理借记卡并开通“U盾”,将资金存入银行卡,等待领事馆工作人员验证。李某在银行卡中存入8万元,对方发过来一个软件让其安装,随后有所谓领事馆“工作人员”进行提示。李某按照提示输入取款密码和验证码后,银行卡中8万元全部被转走。
警方提示:办理各类签证要选择具有合法资质及良好信誉的正规代理机构,切勿轻信所谓的网上快捷办理,以免被骗。
六、境内旅游优惠购票类诈骗
作案手段:诈骗分子通过仿冒航空公司、旅行社和旅游平台,发布低价打折营销消息,诱使受害人拨打网上预留电话,随后以内部渠道,名额有限等话术,要求通过网银转账或ATM机汇款方式支付费用,一旦被害人汇款后,又巧立保证金等名目进行诈骗。
真实案例:近日,受害人杨某在社交软件上看到一个可以低价购买机票的网帖,就留言询问如何进行购买。随后对方与其进行私聊,称最近航空公司有打折活动,机票可以低价出售,但由于是内部活动,名额有限,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杨某支付100元到对方提供的账户后,对方又称航空公司与旅行社有合作,只要支付一定押金便可以低价旅游,过一段时间押金将原封不动退回。杨某便又向对方支付3千元,待其再次联系对方时发现已被拉黑。
警方提示:购票请尽量通过正规平台、网站,如遇到有打折的车票或机票务必思考折扣是否合理,警惕陷入低价陷阱。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姚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