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上周,上海出台相关方案,推出综合区域整体焕新行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等六大行动,进一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上海市住建委发布消息,上海持续30年的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工作完成后,目前正在推进“两旧一村”改造。今年,上海明确要完成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旧改,完成28万平方米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旧区改造是世界级难题。曾经的上海,一面是高楼林立,一面是陋巷简屋。谈起老旧小区的生活,许多居民不堪回首:户均12平方米,一家人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楼梯又陡又窄,老人拎着马桶爬上爬下;用了大半辈子公用厨房,逼仄的空间没见过阳光……群众热切期盼旧改,但因涉及人口众多、问题复杂,成了城市治理中“最难啃的骨头”。
近年来,上海把旧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之一,通过持续的机制攻坚和精细的治理功夫,走出一条中国超大城市旧城区现代化治理之路。上海目前完成各类房屋旧改超过300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130万户。专家评价,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本,也是世界人居发展史的重大成就。
嘈杂拥挤的旧式里弄生活渐成历史,窗明几净的安居梦变为现实。硬件改善了,人们也开始关注软件的升级。当前,上海许多老城区房屋多采取政府兜底,由物业保底托管,普遍缺乏全要素的物管服务。小区保洁,文体活动,居民遇到难处谁来帮助解决……都是居民新的期盼。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旧区改造,是民心工程,软环境也一定要跟上。据报道,有的地方在环境改造后,杂物乱放、污水乱倒又卷土重来,这既和居民习惯有关,也反映出基础卫生设施和服务配套不够完备。
内外兼修,需要软硬兼施。软件提升,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施策,因地制宜,不拘一格。上海近年来在提升旧改软环境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黄浦区宝兴里旧改之后,居委会欢迎搬走的老居民常回“家”坐坐,增进居民幸福感;金山区朱泾镇临源二村老小区建起“百岁亭”和街角花园,组织公益市集、志愿者队伍,文体活动不断;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对14个里弄房屋居民区全覆盖实行直管公房物业一体化管理,按照“化零为整、组团连片、资源统筹”思路,将老旧小区物业治理“大融合”,居民“在老弄堂里住出商品房的感觉”。
小区定时有人扫、东西坏了有人修、志愿活动常举办、文体活动不缺席……软件的提升,大大提高了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巩固了旧改的成果,也让居民增强了参与小区管理和维护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美好环境才能长久保持。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从上海实践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正在“软硬”兼施的旧改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