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科普旅游逐渐发展,尤其是每逢假期,备受学生和家长追捧。“票秒空”的科技展览、人头攒动的观星胜地,无不印证着旅游新业态、休闲新场景的繁荣发展。
科普旅游的兴起,是我国旅游消费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升级的一角缩影。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旅游度假的多元化需求日益凸显,对旅游产品内涵性、体验性的要求逐渐提高。眺望遥远的星系,探索岩石的奥秘,倾听风云的故事,在旅途中邂逅知识,赋予了旅游更深的意义与价值。
科普旅游的兴起,离不开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前行,有助于全民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天眼”探空、“北斗”组网、“嫦娥”揽月、“羲和”逐日……一个个创新成果,推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让更多人对科技成就和创新故事萌发了好奇。参观科研基地,了解科学研究,既能拉近普通人与科技创新的距离,也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还能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种下一颗颗热爱科学的种子。
这些年,科研基地“变身”旅游胜地并非个例。说到西昌旅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定在必去之列。作为北斗“母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全部北斗卫星的发射任务,许多人走近它只为一探航天梦。还有与“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同属“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地,也无不体现了“科技+旅游”的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既有探寻万种植物的科学探究营,也有跟着研学导师观察千种昆虫的夜游活动,还能坐上王莲叶片体验自然的神奇。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游客可以参观天文科研设施,走近古代天文仪器,体验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宇宙的奥秘,也能参观陨石展览,了解陨石知识。
科普旅游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但对于游客来说,在游览时,别忘了遵守参观地的相关保护规定。不同于一般旅游景区,这些地方大多属于重要的科研场所,需要参观者的精心爱护,如此,旅途才更迷人。
(作者为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1日 08 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