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助力“诗乡花香”惠民活动。
(相关资料图)
游客欣赏盛开的“乾隆牡丹”。
怀宁县小市镇,缭绕孔雀东南飞的千古爱恋,是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距天柱山风景区仅有“咫尺之遥”,风光旖旎的皖河迤逦而下。13丛享有“五彩珍珠”美誉的名花“乾隆牡丹”,与孔雀东南飞文化遗迹,成为这个千年古镇地域文化“双壁”。
五色成团今更艳
“走,到小市看牡丹去!”“今年的牡丹开得最多最大又最艳,一定不要错过观赏的最佳时节!”“我们去直播!”……旅游市场回暖,小市镇求雨村成了网红“打卡地”,节假日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游客缤纷而至。
“这段时间,游客数量大大超出了预期!”求雨村党支部书记胡团结的“没有想到”,起因归结于该村李家破屋的“乾隆牡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宋代大儒周敦颐在《爱莲说》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香气袭人、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
“乾隆牡丹”何以吸引众多游客的视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智海深有感悟。史料记载,李氏“乾隆牡丹”有三大奇绝之处:一是寿奇。相关资料表明,牡丹的寿命一般只有50余年,而此牡丹竟活了6个50年,且日渐显得茁壮。二是色奇。花具扁平形,呈白玉色,复瓣黄心,围绕花蕊有金黄、大红、水红、浅红、半白半红等5种颜色,故享有“五彩珍珠”的美誉,这在牡丹花中是不多见的。三是香奇。入村即可闻到它的香气,临近观之则无复嗅其馨,驻足花前,又偶有幽香扑鼻,因此令人流连忘返,陶醉不已。
至于这株牡丹的历史,据小市镇镇长孙进节介绍,它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小市人李真宠托友人从洛阳上林苑移植而来。据说为了运输这棵牡丹,李真宠的友人腾出专用的轿子,让轿夫抬着牡丹送了回来。这株牡丹购来后,当初栽于焦刘合葬墓的左侧,仅仅几年时间,牡丹便长得枝繁叶茂,可是每逢开花时节,花朵总被周边顽劣的小孩攀折殆尽,李姓人家这才将它移栽到李家破屋堂轩大天井内。乾隆年间,李应文加以精心养护,长势日趋茂盛,享誉方圆百里,世称“乾隆牡丹”。
既然是从清朝康熙年间从洛阳上林苑移植而来,那么这株牡丹就应该被称为“康熙牡丹”。到底是“康熙牡丹”还是“乾隆牡丹”?当地的乡贤与学者也曾经争论过多次,争论的结果无非是想把这株牡丹的寿命再向前推上一段时间,以数据来证明“寿奇”。而在老百姓的口中,“乾隆牡丹”是祖祖辈辈这么称呼下来的,约定俗成,大家于是基本达成共识,对外一直这么宣传。
精心呵护留乡愁
今年,“乾隆牡丹”开出了400多朵艳丽的花儿。第9代“护花使者”李松永老人说:“对于我们来说,保护古树名木,就是留住美好乡愁,要代代守护下去。”
“乾隆牡丹”一般在清明前后开花,花期10天左右。50多年来,李松永全心全意照料着牡丹。每年施肥、浇水和添加营养液非常精心,剪枝、保暖、防晒……他都有很多心得。
说起牡丹的历史渊源和分布种植等,李松永更是滔滔不绝。“侍弄牡丹不容易,让它开出最佳的形状和最绚丽的花朵,是一门学问。”李松永说,花和人一样也要“进补”。为照顾好“乾隆牡丹”,每年冬天,他学着祖辈的做法为牡丹“冬令进补”。到了冬至时节,就开始沿着牡丹的根部将土刨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猪大肠放入,上面盖好土,再倒入鸡毛水。这样会滋生出不少新芽,一开春就会枝繁叶茂。“奇效肥”配制“特效水”,李氏花农就这样养护着牡丹,使其健康旺盛地生长。
多年来,李氏家族代代呵护,“乾隆牡丹”也由原来的1株发展成现在的13丛计60余株。2018年10月,“乾隆牡丹”被列入安徽省名木加以保护。
为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小市镇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将牡丹园增容扩制、修葺一新,增建了文苑廊、走廊,并对周边沟渠、护栏、护砌等进行修复完善,提升园内外绿化景观,新园建成后曾多次举办书画笔会及戏曲票友会。
“2019年开始,我们连续举办怀宁县‘诗乡·花香’文化惠民活动,目的就在于以‘乾隆牡丹’为载体,打造赏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怀宁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何承雪介绍。
诗赋吟咏添风景
“李氏牡丹闹潜阳,元戎惊动日夜光。喜称天下无双艳,也赞人间第一香”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尽管“乾隆牡丹”的花期已过,“牡丹园”依然人声鼎沸,一场由当地文联组织的诗词吟诵与书画创作活动举行。一张张靓照,一篇篇佳作,一幅幅墨宝,令人陶醉。
“乾隆牡丹”与“孔雀东南飞”园林并称为小市镇的“双璧”。对《孔雀东南飞》古诗颇有研究的李杏林作有一首七律:“花开花谢本寻常,底事家家兴欲狂。百多奇葩真富贵,十分香色大文章。天香端赖无公力,国色全凭国势昌。莫让凤凰先朝觐,人人争做探花郎。”
小市镇与省内一家书画院在求雨村合作建设“乾隆牡丹园”书画创作基地,已举办3次集中笔会,创作的作品全部赠送给小市镇及求雨村,并分别在镇文化站、求雨村村部及牡丹园内展示。
“我们将借助书画院的专业艺术优势及平台,通过展览、座谈、笔会等形式, 擦亮文化旅游名片,不断丰富提升文化影响力。”小市镇党委书记韩碧玉表示。
花盛人思变。“乾隆牡丹”所在的求雨村李家破屋,从2020年起,一条众志成城的新变之路渐入佳境。“我们不等不靠,借助‘乾隆牡丹’优势,走新变之路,自己动手打造美丽家园,让村更美、花更艳、客更多。”村民组长李长青说,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发出后,大家纷纷响应,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采取清垃圾、建设施、管长效的方式,改变村庄面貌,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
“依托‘乾隆牡丹’这一人文资源,我们已初步将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凸显,群众的满意感、幸福感与获得感明显得到增强。”胡团结说。
(本报通讯员 钱续坤 文/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