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是河北省唯一没有地表水库的设区市。长期以来,廊坊市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地下水来维持。农业既要高效节水,粮食又要增产增效,成为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战略重点。
廊坊依托农业托管服务组织、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有条件的规模经营主体,以单井控制的水浇地面积为单元,规模化推进,成方连片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等大田作物,重点实施滴灌、膜下滴灌、浅埋滴灌。这种灌溉方式比传统灌溉方式亩均减少地下水灌溉60立方米以上,同时还有节肥省工增产的效果。
(资料图片)
廊坊2022年粮食生产面积408.95万亩、单产374.33公斤、总产15.3亿公斤,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在大城县前烟村田间,一根长30米的铁臂伸展,垂吊喷头水雾喷涌,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人员正在为450亩油菜地浇水,绿油油的菜苗长势甚好。
“这是绞盘式喷灌机,设定好时长,打开就不用管了。”公司经理张植磊说,他们今年增添3台喷灌设备,每台农机政府补贴1万多元,以前浇地至少需要两个人,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浇完几十亩地。相较于传统漫灌,节水喷灌平均每亩节水50%以上,肥料节省10公斤左右,再加上人工费和电费,单季每亩至少能省下100元。
漫步于大城县李大木桥村的田间地头,一条条滴灌带铺设到小麦根部,掩埋于浅土中的滴灌带将灌溉用水精准送达植物根部。芊谷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金康介绍:“我们2020年用30亩麦田做了实验,采用浅埋滴灌可以节水40%,粮食产量增加30%,今年我们对合作社的400亩麦田全部采用浅埋滴灌技术。”刘金康望着眼前连片的麦田,对未来充满信心。
大城县通过实施滴灌后,亩均节水66立方米,实现地下水压采33万立方米。完成每亩60立方米的节水目标。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在节水的同时,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了利用率。减少了人工投入,降低了工作强度。
大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红梅说,该局成立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浅埋滴灌试点技术指导组,到田间开展节水技术指导服务,积极与经营主体对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为改进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该县一万余亩小麦均实现自动化灌溉或滴灌,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工时,节水节能优势明显,比传统漫灌节水约60%,更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达到了节水增收、节本增效的目的。
香河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宏宇说,为小麦玉米“解渴”,发展先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先进节水灌溉设备,是香河县耕作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块50多亩地,用不了半天时间就能完成滴灌带铺设,现在政府还对我们有补贴,今年不仅能节省不少水源,而且还能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粮食产量。”香河县洦宇家庭农场负责人汪雪松说。该县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在大幅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民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廊坊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邢建权介绍,2020年廊坊引进浅埋滴灌技术,在永清县小麦、玉米农田试验示范,节水省工效果明显,对小麦增产节水效果尤其明显,麦田表现苗均穗齐,较传统灌溉方式节水1/3以上。2021年全市发展到1.8万亩,2022年突破了10万亩,2023年计划再支持9万亩。
走进永清县艳芬家庭农场绿色食品基地的葡萄大棚,一行行葡萄藤架整齐排开。基地技术负责人郑荣说,大棚蔬菜水果很早就使用了滴灌、微喷灌技术,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不仅节水,还能减少肥料的使用。
近年来,廊坊各地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或花生、薯类等其他大田作物,重点实施滴灌、膜下滴灌、浅埋滴灌等。在蔬菜种植区,设施蔬菜重点推广膜下滴灌等,露地蔬菜重点推广滴灌、微喷灌等。在梨、桃、苹果、葡萄等水果种植区,重点发展微喷灌、小管出流等,走出了一条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