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安次区坚持基层宣讲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以更“接地气”的形式、内容、场所,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宣讲全覆盖,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灵活性、实效性,让新时代理论宣讲“燃起来”。
突出阵地转变,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巩固提升传统宣讲阵地。在理论宣讲中,充分考虑到基层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员活动室、乡村文化大舞台等场合密切结合,把会议室的传统宣讲搬到田间地头、搬到群众中来,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安次区仇庄镇宋王务村利用文化大舞台,以文艺的形式宣讲党的理论,打造以产业为核心的乡村生态游,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全面拓展网络新阵地。邀请党校老师、理论宣讲志愿者结合自身工作,以微视频、微课堂的形式“进军”网络,把理论课堂从“面对面”搬到“云端”,通过理论宣讲进网络,实现宣讲无死角、全覆盖。2020以来,通过安次融媒发布、文明安次等微信公众号刊播微宣讲视频,方便基层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学习理论知识,点击量累计达2.5万人次。
突出形式转变,让理论宣讲更“受欢迎”。在特色上做文章。围绕基层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当前的热点问题,改变一篇“通稿”讲一遍的问题,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文艺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让理论宣讲变得有意思。在融合上做文章。把群众文化活动和民俗节庆活动紧密结合,开展宣讲活动。把党的理论政策、农业技术、文化民生等相关内容融入党的二十大文艺巡演、非遗展演展销、红色电影下乡以及乡村(社区)文化活动中,打造出一条“理论+文艺”“线上+线下”的新时代理论宣讲之路,让理论宣讲在大受欢迎中润泽民心。在竞赛上做文章。充分发挥活动赛事作用,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安次故事汇宣讲、“学思想·筑同心·建新功”微宣讲比赛,提高本土讲师宣讲能力、提升宣讲传播能力,持续讲好安次故事、传递安次好声音。据统计,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区共举办各类宣讲活动270余场次,受众达1.3万人次。
突出内容转变,让理论宣讲更有“吸引力”。群众想听什么就讲什么。宣讲内容由“以我为主导”转变为“以群众为主导”,由宣传普及党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扩展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计民生及科学知识普及、人文艺术熏陶等内容。安次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宣讲团面向基层征集宣讲内容“菜单”,了解基层群众“想听什么”后,确定宣讲主题,到田间地头就果树管护、冬小麦田间管理等内容进行实地宣讲。以“小切口”解析“大理论”。为让“高大上”的理论更具吸引力,更“感染人”,坚持从“小切口”入手,用“小故事”讲述“新时代”。邀请安次区委党校教师结合安次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从“小切口”入手,每期1个主题,录制短视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红色榜样力量感染人。活用红色资源,以典型为标杆,把理论知识、方针政策等,讲到人民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心坎里。穿“军衣”、推独轮车、运军粮、吃忆苦饭、参观红色记忆党史馆等沉浸式体验,成为所有到葛渔城新立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突出语言转变,让理论宣讲更“引共鸣”。“实操”语言答疑解惑。理论宣讲语言要想让群众听得懂,就要做到“入乡随俗”,让理论宣讲成为群众想听、爱听的“好声音”。安次区组织纪法宣讲团到盛德社区宣讲,宣讲团成员、安次公安分局讲师现场演示反诈APP如何使用,以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宣传反诈知识,受到社区居民欢迎。“沾泥土”的语言入脑入心。安次区图书馆的理论宣讲志愿者高庆丰,用通俗的乡土语言,常年活跃在宣讲一线。在安次区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经常到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宣讲。“文艺”语言潜移默化。全区30余名文艺志愿者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把党的理论融入戏曲、歌曲、曲艺、诗歌朗诵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大舞台进行宣讲,唱响了时代主旋律,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