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沈阳1月10日电(记者高爽)7日8时,马廷东来到草莓大棚,与工人一起装车。“今天采摘了600斤草莓,20小时之后,这些草莓就可以出现在距离东港上千公里之外的上海的卖场里。”
今年45岁的马廷东是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赤榆村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有着20年草莓种植、销售经历。“成立合作社,有利于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标准化、统一经营,与大市场对接,提升品牌效应、增加种植户收入。”
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看起来“娇滴滴”的草莓为何适合在这里生长呢?
据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兆彤介绍,东港市北依长白山余脉、南临黄海,海上的暖湿气流和山区的冷气流相交汇聚,使这里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和积累,适合水果种植;土壤肥沃,微酸性土壤非常适合草莓的生长和优质草莓的培育。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资料记载,东港的草莓种植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近百年的种植历史,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也培育了一代代从事草莓种植的农户,积累了大量经验。”姜兆彤说。
工人正在采摘成熟的草莓。照片由东港市委宣传部提供
别看东港冬季冰天雪地,大棚里的草莓却尽享恒温恒湿的“住宿条件”。“草莓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0℃到28℃,生长期、花期、结果期温度不同,检测到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大棚内的温室自动放风系统就会进行调节。高垄栽培和垄面覆盖地膜、垄沟覆盖稻壳等措施,则可以有效调节大棚内空气湿度。”姜兆彤说。
据东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衣晓伟介绍,在东港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截至目前,东港市草莓占地面积发展到20.1万亩,年总产量31.6万吨,东港草莓品牌价值77.5亿元。全市近10万户农民从事草莓生产,农民人均草莓收入占总收入60%以上。全市草莓产业已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紧密而完整的产业化链条。全市10%的设施草莓用于本地鲜果销售或加工,剩余90%经包装后销往国内大中城市。
近些年来,东港草莓已经从鲜果的初级加工向产品的深度研发方向发展,相继研发出草莓酒、草莓干、草莓果脯、草莓蛋糕、冰点草莓、草莓酱等衍生品。“草莓已经成为东港的城市名片,承载着成千上万农民的热情和向往,如今更是紧紧跟随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开拓完善了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衣晓伟说。